资讯

精准传达 • 有效沟通

从品牌网站建设到网络营销策划,从策略到执行的一站式服务

梳理vue双向绑定的实现原理

Vue 采用数据劫持结合发布者-订阅者模式的方式来实现数据的响应式,通过Object.defineProperty来劫持数据的setter,getter,在数据变动时发布消息给订阅者,订阅者收到消息后进行相应的处理。

创新互联公司服务项目包括惠来网站建设、惠来网站制作、惠来网页制作以及惠来网络营销策划等。多年来,我们专注于互联网行业,利用自身积累的技术优势、行业经验、深度合作伙伴关系等,向广大中小型企业、政府机构等提供互联网行业的解决方案,惠来网站推广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目前,我们服务的客户以成都为中心已经辐射到惠来省份的部分城市,未来相信会继续扩大服务区域并继续获得客户的支持与信任!

要实现mvvm的双向绑定,就必须要实现以下几点:

  1. Compile—指令解析系统,对每个元素节点的指令进行扫描和解析,根据指令模板替换数据,以及绑定相应的更新函数

  2. Observer—数据监听系统,能够对数据对象的所有属性进行监听,如有变动可拿到最新值并通知订阅者

  3. Dep+Watcher—发布订阅模型,作为连接Observer和Compile的桥梁,能够订阅并收到每个属性变动的通知,执行指令绑定的相应回调函数,从而更新视图。

    Dep是发布订阅者模型中的发布者:get数据的时候,收集订阅者,触发Watcher的依赖收集;set数据时发布更新,通知Watcher 。一个Dep实例对应一个对象属性或一个被观察的对象,用来收集订阅者和在数据改变时,发布更新。

    Watcher是发布订阅者模型中的订阅者:订阅的数据改变时执行相应的回调函数(更新视图或表达式的值)。一个Watcher可以更新视图,如html模板中用到的{{test}},也可以执行一个$watch监督的表达式的回调函数(Vue实例中的watch项底层是调用的$watch实现的),还可以更新一个计算属性(即Vue实例中的computed项)。

mvvm入口函数,整合以上三者,具体如图所示:

梳理vue双向绑定的实现原理

compire可以参看《双向绑定的实现原理》,这里不做过多解读。

Observer,Dep和Watcher类的实现及原理,推荐阅读《Vue源码解读一:Vue数据响应式原理》,一般开发者需要关注:

收集依赖指的是谁收集依赖,依赖又是指的什么?

Watcher,作用是分割表达式,收集依赖并且在值变化的时候调用回调函数。

我们上面说过一个Dep对应着一个数据(这个数据可能是:对象的属性、一个对象、一个数组);一个Watcher对应可以是一个模板也可以是一个$watch对应的表达式、函数等,无论那种情况,他们都依赖于data里面的数据,所以这里说的依赖其实就是模板或表达式所依赖的数据,对应着相关数据的Dep。

Watcher的四个使用场景

  • 第一种:观察模板中的数据

  • 第二种:观察创建Vue实例时watch选项里的数据

  • 第三种:观察创建Vue实例时computed选项里的数据所依赖的数据

  • 第四种:调用$watch api观察的数据或表达式

Watcher只有在这四种场景中,Watcher才会收集依赖,更新模板或表达式,否则,数据改变后,无法通知依赖这个数据的模板或表达式:

所以在解决数据改变,模板或表达式没有改变的问题时,可以这么做:

首先仔细看一看数据是否在上述四种应用场景中,以便确认数据已经收集依赖;其次查看改变数据的方式,确定这种方式会使数据的改变被拦截(关于这一点,上面Obsever相关内容中说的比较多)。

对于Observer需要注意的是:

梳理vue双向绑定的实现原理

getter/setter方法拦截数据的不足

  1. 当对象增删的时候,是监控不到的。比如:data={a:"a"},这个时候如果我们设置data.test="test",这个时候是监控不到的。因为在observe data的时候,会遍历已有的每个属性(比如a),添加getter/setter,而后面设置的test属性并没有机会设置getter/setter,所以检测不到变化。同样的,删除对象属性的时候,getter/setter会跟着属性一起被删除掉,拦截不到变化。

    vm.$set/Vue.set和vm.$delete/Vue.delete这样的api来解决这个问题

  2. getter/setter是针对对象的对于数组的修改(push(),pop(),shift(),unshift(),splice(),sort(),reverse())等方法,arr发生了改变,此时是需要更新视图的,但是arr的getter/setter拦截不到变化(只有在赋值的时候才会调用setter,比如:arr=[6,7,8])。

    对于这种情况,vue通过改写Array的默认方法,在调用这些方法的时候发布更新消息。一般无需关注,但是对于如下两种情况:

    1. 当你利用索引直接设置一个项时,例如:vm.items[indexOfItem] = newValue

    2. 当你修改数组的长度时,例如:vm.items.length = newLength

    需要vm.$set/Vue.set和vm.items.splice(newLength)解决,具体参看官方说明

  3. 每次给数据设置值得时候,都会调用setter函数,这个时候就会发布属性更新消息,即使数据的值没有变。从性能方便考虑我们肯定希望值没有变化的时候,不更新模板。(像Angular这样把批量操作延时到一次更新,一次做完所有数据变更,然后整体应用到界面上)

梳理vue双向绑定的实现原理

整体感知virtual DOM

virtual DOM分为三个步骤:

1.createElement(): 用 JavaScript对象(虚拟树) 描述 真实DOM对象(真实树)

2.diff(oldNode, newNode) : 对比新旧两个虚拟树的区别,收集差异

3.patch() : 将差异应用到真实DOM树

有的时候 第二步 可能与 第三步 合并成一步(Vue 中的patch就是这样)

Vue的实现原理总结

  1. 首先,在实例化的过程中,把一个普通 JavaScript 对象传给 Vue 实例的 data选项,Vue 将遍历此对象所有的属性,并使用 Object.defineProperty 把这些属性全部转为 getter/setter。

  2. Dep 是一个依赖收集器。data 下的每一个属性都有一个唯一的 Dep 对象,在 get 中收集仅针对该属性的依赖,然后在 set 方法中触发所有收集的依赖。

  3. 在Watcher中对表达式求值,从而触发数据的get。在求值之前将当前Watch实例设置到全局,使用pushTarget(this)方法。

  4. 在get()中收集依赖,this.subs.push(sub),set的时候触发回调Dep.notify()。

  5. Compile中首先将template或el编译成render函数,render函数返回一个虚拟DOM对象(将模板转为 render 函数的时候,实际是先生成的抽象语法树(AST),再将抽象语法树转成的 render 函数)

  6. 当 vm._render 执行的时候,所依赖的变量就会被求值,并被收集为依赖。按照Vue中 watcher.js 的逻辑,当依赖的变量有变化时不仅仅回调函数被执行,实际上还要重新求值,即还要执行一遍

  7. 如果还没有 prevVnode 说明是首次渲染,直接创建真实DOM。如果已经有了 prevVnode 说明不是首次渲染,那么就采用 patch 算法进行必要的DOM操作。这就是Vue更新DOM的逻辑。

最后,安利下:《Vue.js 技术揭秘》

参考文章

梳理Vue2.0双向绑定的实现原理

文自《梳理vue双向绑定的实现原理 - vue入坑总结 - 周陆军的个人网站》,如有不妥之前,请源站留言告知。


当前标题:梳理vue双向绑定的实现原理
文章URL:http://cdkjz.cn/article/pghspd.html
多年建站经验

多一份参考,总有益处

联系快上网,免费获得专属《策划方案》及报价

咨询相关问题或预约面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

大客户专线   成都:13518219792   座机:028-8692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