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的例子演示了用3种方法来在外部引用函数内部定义的列表:
网站建设哪家好,找创新互联!专注于网页设计、网站建设、微信开发、微信小程序开发、集团企业网站建设等服务项目。为回馈新老客户创新互联还提供了站前免费建站欢迎大家使用!
#返回函数内部定义的列表
def int_list1():
l=[1,2]
return l
#将函数内部列表定义成全局的
def int_list2():
global l
l=[3,4]
#将函数内部列表定义成函数的一个属性
def int_list3():
l=[5,6]
int_list3.l=l
print(int_list1())
int_list2()
print(l)
int_list3()
print(int_list3.l)
这是截图:
map() 函数接受两个参数,一个是函数,一个是可迭代对象(Iterable), map 将传入的函数依次作用到可迭代对象的每一个元素,并把结果作为迭代器(Iterator)返回。
举例说明,有一个函数 f(x)=x^2 ,要把这个函数作用到一个list [1,2,3,4,5,6,7,8,9] 上:
运用简单的循环可以实现:
运用高阶函数 map() :
结果 r 是一个迭代器,迭代器是惰性序列,通过 list() 函数让它把整个序列都计算出来并返回一个 list 。
如果要把这个list所有数字转为字符串利用 map() 就简单了:
小练习:利用 map() 函数,把用户输入的不规范的英文名字变为首字母大写其他小写的规范名字。输入 ['adam', 'LISA', 'barT'] ,输出 ['Adam', 'Lisa', 'Bart']
reduce() 函数也是接受两个参数,一个是函数,一个是可迭代对象, reduce 将传入的函数作用到可迭代对象的每个元素的结果做累计计算。然后将最终结果返回。
效果就是: reduce(f, [x1, x2, x3, x4]) = f(f(f(x1, x2), x3), x4)
举例说明,将序列 [1,2,3,4,5] 变换成整数 12345 :
小练习:编写一个 prod() 函数,可以接受一个 list 并利用 reduce 求积:
map() 和 reduce() 综合练习:编写 str2float 函数,把字符串 '123.456' 转换成浮点型 123.456
filter() 函数用于过滤序列, filter() 也接受一个函数和一个序列, filter() 把传入的函数依次作用于每个元素,然后根据返回值是 True 还是 False 决定保留还是丢弃该元素。
举例说明,删除list中的偶数:
小练习:用 filter() 求素数
定义一个筛选函数:
定义一个生成器不断返回下一个素数:
打印100以内素数:
python内置的 sorted() 函数可以对list进行排序:
sorted() 函数也是一个高阶函数,还可以接受一个 key 函数来实现自定义排序:
key 指定的函数将作用于list的每一个元素上,并根据 key 函数返回的结果进行排序.
默认情况下,对字符串排序,是按照ASCII的大小比较的,由于'Z' 'a',结果,大写字母Z会排在小写字母a的前面。如果想忽略大小写可都转换成小写来比较:
要进行反向排序,不必改动key函数,可以传入第三个参数 reverse=True :
小练习:假设我们用一组tuple表示学生名字和成绩: L = [('Bob', 75), ('Adam', 92), ('Bart', 66), ('Lisa', 88)] 。用sorted()对上述列表分别按c成绩从高到低排序:
运用匿名函数更简洁:
python常见的内置函数有:
1. abs()函数返回数字的绝对值。
2. all() 函数用于判断给定的参数中的所有元素是否都为 TRUE,如果是返回 True,否则返回 False。元素除了是 0、空、None、False 外都算 True;空元组、空列表返回值为True。
3. any() 函数用于判断给定的参数是否全部为False,是则返回False,如果有一个为True,则返回True。 元素除了是 0、空、False外都算 TRUE。
4. bin()函数返回一个整数int或者长整数long int的二进制表示。
5. bool() 函数用于将给定参数转换为布尔类型,如果参数不为空或不为0,返回True;参数为0或没有参数,返回False。
6. bytearray()方法返回一个新字节数组。这个数组里的元素是可变的,并且每个元素的值范围: 0 = x 256(即0-255)。即bytearray()是可修改的二进制字节格式。
7. callable()函数用于检查一个对象是否可调用的。对于函数、方法、lambda函式、类以及实现了 __call__ 方法的类实例, 它都返回 True。(可以加括号的都可以调用)
8. chr()函数用一个范围在range(256)内(即0~255)的整数作参数,返回一个对应的ASCII数值。
9. dict()函数用来将元组/列表转换为字典格式。
10. dir()函数不带参数时,返回当前范围内的变量、方法和定义的类型列表;带参数时,返回参数的属性、方法列表。
扩展资料:
如何查看python3.6的内置函数?
1、首先先打开python自带的集成开发环境IDLE;
2、然后我们直接输入"dir(__builtins__)",需要注意的是builtins左右的下划线都是两个;
3、回车之后我们就可以看到python所有的内置函数;
4、接下来我们学习第二种查看python内置函数的方法,我们直接在IDLE中输入"import builtins",然后输入"dir(builtins)";
5、然后回车,同样的这个方法也可以得到所有的python内置的函数;
6、这里我们可以使用python内置函数len()来查看python内置函数的个数,这里我们直接输入"len(dir(builtins))";
7、回车之后我们可以看到系统返回值153,说明我们现在这个版本中有153个内置函数;
8、最后我们介绍一个比较有用的内置函数"help",python内置函数有一百多个,我们当然不能记住所有的函数,这里python提供了一个"help"函数,我们来看一个例子一起来体会一下help函数的用法,这里我们直接输入"help(len)",然后回车,会看到系统给我们对于内置函数"len"的解释,当然对于其他函数可能会有更加详细的解释以及用法提示。
列表是一种有序的集合,有点类似c里面的数组。它的特点是,可以随时向里面添加或删除其中的元素,在python中经常用来存放数据。列表的特点是中括号,内部元素用逗号隔开。
在这个列表中,可以放进去任何元素,不论你的元素是字符串、整型、浮点型、还是布尔值、空值,包括列表什么的,都可以放进去。
元素与元素之间,用逗号隔开。
列表会为每个元素分配序号,这个序号代表它的位置,称为索引(index),第一个元素的位置是0,第二个元素是1,以此类推。
使用索引获取列表中的值时,需要使用中括号来访问,在中括号前面加上列表名,中括号内部是元素的索引。
0代表第一个元素的位置,1代表第二个,-1代表倒数第一个,-2代表倒数第二个
使用 len() 函数,可以查看列表里面有多少个元素
在python中,列表的操作是非常的灵活的,我们可以向其中添加或删除元素。
添加使用 list.append() 函数
list.append() 函数是将元素插入到列表的末尾,当我们想在特定位置插入元素时可以使用 list.insert() 函数
list.insert() 函数接受两个参数,第一个参数是插入位置,第二个参数是要插入的元素。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append和insert时,必须在前面注明要操作的列表。就像上面的例子,我们要操作classmates这个列表,所以必须写成 classmates.append() 或 classmates.insert() ,如果不这么写,计算机就不知道你要往哪个列表中加入元素。
没有特殊情况的话,推荐使用append()函数添加元素,因为使用append的时候,元素默认加在列表尾部,不会造成其他元素索引值的改变。如果使用insert的话,就像上面的insert(1,'Tom'),在位置1插入'Tom'后,Tom后面所有的元素,索引值都加了一个1,列表中元素越多,受影响的程度越大,因此使用append()函数要比insert()函数更快。
删除列表中元素的方法有三种
del后面需要用索引的方式表明要删除的元素,也就是上面的例子,names[1]代表names中的第二个元素,使用del即可删除
list.pop() 函数与del差不多,都是使用索引值进行删除,只不过写法不同。
我们可以发现,执行 names.pop(1) 后,python shell打印出了第二个元素的值,也就是我们要删除的那个值,这是因为 pop() 这个函数,是有返回值的,有时候我们需要使用这个值,这个时候就可以用变量存起来。
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调用a而使用刚才删掉的元素了。
list.remove() 函数的作用是删除第一个匹配的元素,上面的例子中,names这个列表里面,有两个'Bob',remove函数只删除了第一个'Bob'。这就是 list.remove() 函数的特点。
有时候我们想使用列表的前10个元素,或者前n个元素,这时候就应该使用列表的切片。
切片和索引类似,都是使用中括号,区别是,索引中的中括号里面只有一个数,而切片不同。切片是切割列表,形成切割下来的部分形成新的列表。
切片: list[start:end:[step=1]] ,这就是切片的表达式,要求start和end两者必须有一个,step不是可以不指定,不指定的时候默认为1。
切片该怎么理解呢,start就是开始的位置,end就是结束的位置。切片有个特点是“取前不取后”,看上面那个例子可以发现,1作为start,3作为end,1代表第二个元素,3代表第四个元素,列表切片的时候,是不取后面的那个数字对应的元素的,也就是不取第四个元素,所以names[1:3]只取了第二个元素和第三个元素,这就是所谓的取前不取后。
再看下一个例子。
当不指定start或者end的时候,start默认为0,end默认为最后一个元素的索引值+1,因为“取前不取后”,要想取到最后一个元素,必须加个1才行。
上例中,用 len(numbers) 表示了最后一个元素的索引值,因为索引值从0开始,最后一个元素的索引值一定是列表内元素个数-1,根据“取前不取后”,在end位置上的数字应该+1,所以最后就等于 len(numbers) 了。
当不设定start和end的时候,就默认取所有的元素了。
当加入step,这个选项后,step代表步长,默认为1,设定成2的时候,就是隔一个取一个,设定成3时就是隔两个取一个。
上例中,第一个切片,start和end均未设定,因此从第一个元素开始,隔一个取一个,得到了所有奇数位置的元素。
第二个切片,start设定为了1,因此取了所有偶数位置的元素。
3在列表中,0不在列表中,所以 3 in a 是True,而 0 in a 是False
更多关于列表的信息可以通过使用 help(list) 查看帮助文档。
转自
Python range() 函数返回的是一个可迭代对象(类型是对象),而不是列表类型, 所以打印的时候不会打印列表。
函数语法:
range(stop)range(start,stop,step)//默认start为0,step为1
Python list() 函数是对象迭代器,可以把range()返回的可迭代对象转为一个列表,返回的变量类型为列表。
list() 方法用于将元组转换为列表。
注: 元组与列表是非常类似的,区别在于元组的元素值不能修改,元组是放在括号中( ),列表是放于方括号中[ ]。
元组中只包含一个元素时,需要在元素后面添加逗号
tup1=(50,)
list、元组与字符串的索引一样,列表索引从0开始。列表可以进行截取、组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