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精准传达 • 有效沟通

从品牌网站建设到网络营销策划,从策略到执行的一站式服务

linux为目录分区命令,linux分区

linux磁盘分区命令是什么

Linux磁盘分区命令中有专门的分区命令fdisk和parted。其中fdisk命令较为常用,但不支持大于2TB的分区;如果需要支持大于2TB的分区,则需要使用parted命令,当然parted命令也能分配较小的分区。

敦化ssl适用于网站、小程序/APP、API接口等需要进行数据传输应用场景,ssl证书未来市场广阔!成为创新互联的ssl证书销售渠道,可以享受市场价格4-6折优惠!如果有意向欢迎电话联系或者加微信:18980820575(备注:SSL证书合作)期待与您的合作!

linux相关命令——1

1.grep -Ei XXX

-E    使用多字符匹配

-i    忽略大小写

2.fdisk -l |grep Disk

通过fdisk -l 查看机器所挂硬盘个数及分区情况

3.mkfs.ext4 /dev/sdb

把第二块硬盘整个格式化成ext4文件系统!同时会覆盖掉原来到分区表!

4.blkid /dev/sdb

blkid主要用来对系统的块设备(包括交换分区)所使用的文件系统类型、LABEL、UUID等信息进行查询。要使用这个命令必须安装e2fsprogs软件包

5. vim /etc/fstab

某些时候当Linux系统下划分了新的分区后,需要将这些分区设置为开机自动挂载,否则,Linux是无法使用新建的分区的。 /etc/fstab 文件负责配置Linux开机时自动挂载的分区。

Windows的文件结构是多个并列的树状结构,最顶部的是不同的磁盘(分区),如:C,D,E,F等。Linux的文件结构是单个的树状结构。最顶部的为根目录,即/。在根目录下,分为多个子目录,包括/bin、/boot、/dev、/etc、/home、/lib、/media、/mnt、/opt、/proc、/root、/sbin、/tmp、/usr和/var等。

磁盘Linux分区都必须挂载到目录树中的某个具体的目录上才能进行读写操作,而fstab正是负责这一配置。显然,根目录是所有Linux的文件和目录所在的地方,需要挂载上一个磁盘分区。上面还提到,Linux分区交换也需要独立使用一个分区,因此,安装一个Linux至少需要两个分区。(事实上,只使用一个分区安装Linux也是可能的,而且,如果电脑的物理内存足够大,交换分区并不是必须的)

第一列可以是实际分区名,也可以是实际分区的卷标(Lable)。

第二列是挂载点。

第三列为此分区的文件系统类型。

第四列是挂载的选项,用于设置挂载的参数。

常见参数如下:

auto: 系统自动挂载,fstab默认就是这个选项

defaults: rw, suid, dev, exec, auto, nouser, and async.

noauto 开机不自动挂载

nouser 只有超级用户可以挂载

ro 按只读权限挂载

rw 按可读可写权限挂载

user 任何用户都可以挂载

请注意光驱和软驱只有在装有介质时才可以进行挂载,因此它是noauto

第五列是dump备份设置。

当其值设置为1时,将允许dump备份程序备份;设置为0时,忽略备份操作;

第六列是fsck磁盘检查设置。

其值是一个顺序。当其值为0时,永远不检查

而 / 根目录分区永远都为1。其它分区从2开始,数字越小越先检查,如果两个分区的数字相同,则同时检查。

6. ip addr 查看ip地址

service network restart重启网卡

cd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  进入网卡配置目录

7. systemctl 用来管理linux系统和服务

查看系统状态

#systemctl status

马上激活单元

# systemctl start 单元

马上停止单元

# systemctl stop 单元

重新启动单元

# systemctl restart 单元

又一次载入配置

# systemctl reload 单元

输出单元执行状态

$ systemctl status 单元

检查单元是否配置为自己主动启动

$ systemctl is-enabled 单元

开机自己主动激活单元

# systemctl enable 单元

取消开机自己主动激活单元

# systemctl disable 单元

8.ps aux|grep xxx 显示所有进程和其状态。

a 显示现行终端机下的所有程序,包括其他用户的程序。

u  以用户为主的格式来显示程序状况

x  显示所有程序,不以终端机来区分。

在linux中,如何将某个目录分配更多的空间,我的/lib/modules的空间不够用了

linux中某个目录空间不够大多由于相应的文件系统(分区)空间不足。你说的这种情况有可能是根分区的空间不足吧。不过针对你说的这种情况,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解决。

既然你用的是虚拟机,可以正常关闭linux,然后在虚拟机中增加一块硬盘(具体操作步骤根据你使用的虚拟机而定),然后执行以下步骤:

(1)开启linux虚拟机;

(2)执行fdisk -l命令,列出当前系统上没有使用的硬盘。例如你的虚拟机中新增的硬盘为/dev/hdb;

(3)对新增的硬盘分区,格式化,大体命令如下:

fdisk /dev/hdb(然后进入fdisk分区过程,按n新增一个主分区,然后按w保存退出即可)

此时/dev/hdb有一个分区/dev/hdb1,对该分区进行格式化,使用命令:mkfs -t ext3 /dev/hdb1

(4)格式化完毕后,可以将该分区挂载至文件系统某个目录,例如挂在到/mnt/modules,操作步骤如下:

mkdir -p /mnt/modules

mount /dev/hdb1 /mnt/modules

(5)将/lib/modules中的所有文件移动到/mnt/modules中,使用命令:

mv /lib/modules/* /mnt/modules/

(6)对原有的/lib/modules目录删除,然后创建一个软连接至/mnt/modules,使用命令:

cd /lib/

rm -rf modules

ln -s modules /mnt/modules

至此,所有操作完成,如果需要每次开机自动挂载/dev/hdb1,需要将挂载信息写入/etc/fstab,详细方法不做描述。

建议下次在用虚拟机做实验的时候使用lvm,这样可以动态扩展分区大小。

linux下怎么查看目录所在的分区

Linux下没有盘符的概念,而是将各分区通过挂载到目录(挂载点)来访问实际的磁盘分区,有时候我们想知道某个文件或目录是在哪个分区上,

有如下几种方法:

1、最简单的,直接 df  -h 目录名

比如我要查看工作目录下的baidupan目录在哪个分区

# df -h baidupan

可以看到,baidupan在vda1分区下

2、用df 或 fdisk -l查看分区挂载情况,直接输入mount或者也可以用cat /etc/mtab,然后pwd找最接近的挂载点信息

拓展内容

Linux 的分区规定

1. 设备管理

在 Linux 中,每一个硬件设备都映射到一个系统的文件,对于硬盘、光驱等 IDE 或 SCSI 设备也不例外。Linux 把各种 IDE 设备分配了一个由 hd 前缀组成的文件;而对于各种 SCSI 设备,则分配了一个由 sd 前缀组成的文件。

对于ide硬盘,驱动器标识符为“hdx~”,其中“hd”表明分区所在设备的类型,这里是指ide硬盘了。“x”为盘号(a为基本盘,b为基本从属盘,c为辅助主盘,d为辅助从属盘),“~”代表分区,前四个分区用数字1到4表示,它们是主分区或扩展分区,从5开始就是逻辑分区。例,hda3表示为第一个ide硬盘上的第三个主分区或扩展分区,hdb2表示为第二个ide硬盘上的第二个主分区或扩展分区。对于scsi硬盘则标识为“sdx~”,scsi硬盘是用“sd”来表示分区所在设备的类型的,其余则和ide硬盘的表示方法一样,不在多说。

例如,第一个 IDE 设备,Linux 就定义为 hda;第二个 IDE 设备就定义为 hdb;下面以此类推。而 SCSI 设备就应该是sda、sdb、sdc 等。

2. 分区数量

要进行分区就必须针对每一个硬件设备进行操作,这就有可能是一块IDE硬盘或是一块SCSI硬盘。对于每一个硬盘(IDE 或 SCSI)设备,Linux 分配了一个 1 到 16 的序列号码,这就代表了这块硬盘上面的分区号码。

例如,第一个 IDE 硬盘的第一个分区,在 Linux 下面映射的就是 hda1,第二个分区就称作是 hda2。对于 SCSI 硬盘则是 sda1、sdb1 等。

3. 各分区的作用

在 Linux 中规定,每一个硬盘设备最多能有 4个主分区(其中包含扩展分区)构成,任何一个扩展分区都要占用一个主分区号码,也就是在一个硬盘中,主分区和扩展分区一共最多是 4 个。

对于早期的 DOS 和 Windows(Windows 2000 以前的版本),系统只承认一个主分区,可以通过在扩展分区上增加逻辑盘符(逻辑分区)的方法,进一步地细化分区。

主分区的作用就是计算机用来进行启动操作系统的,因此每一个操作系统的启动,或者称作是引导程序,都应该存放在主分区上。

这就是主分区和扩展分区及逻辑分区的最大区别。

我们在指定安装引导 Linux 的 bootloader 的时候,都要指定在主分区上,就是最好的例证。

Linux 规定了主分区(或者扩展分区)占用 1 至 16 号码中的前 4 个号码。以第一个 IDE 硬盘为例说明,主分区(或者扩展分区)占用了 hda1、hda2、hda3、hda4,而逻辑分区占用了 hda5 到 hda16 等 12 个号码。

因此,Linux 下面每一个硬盘总共最多有 16 个分区。

对于逻辑分区,Linux 规定它们必须建立在扩展分区上(在 DOS 和 Windows 系统上也是如此规定),而不是主分区上。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扩展分区能够提供更加灵活的分区模式,但不能用来作为 操作系统 的引导。 除去上面这些各种分区的差别,我们就可以简单地把它们一视同仁了。

4. 分区指标

对于每一个 Linux 分区来讲,分区的大小和分区的类型是最主要的指标。容量的大小读者很容易理解,但是分区的类型就不是那么容易接受了。分区的类型规定了这个分区上面的文件系统的格式。

Linux 支持多种的文件系统格式,其中包含了我们熟悉的FAT32、FAT16、NTFS、HP-UX,以及各种 Linux 特有的 Linux Native和 Linux Swap分区类型。

在 Linux 系统中,可以通过分区类型号码来区别这些不同类型的分区。各种类型号码在介绍Fdisk的使用方式的时候将会介绍。

在LINUX系统中,分区与格式化硬盘的命令是什么?

Linux下常用的分区工具:

fdisk/sfdisk:命令行工具,各种版本和环境都能使用,包含在软件包util-linux中

diskdruid:图形化分区工具,只能在安装REDHAT系统时使用。

第一步:fdisk

[root@novice ~]# fdisk -l /dev/sdb

Disk /dev/sdb: 254 MB, 254017536 bytes

8 heads, 61 sectors/track, 1016 cylinders, total 496128 sectors

Units = sectors of 1 * 512 = 512 bytes

Sector size (logical/physical): 512 bytes / 512 bytes

I/O size (minimum/optimal): 512 bytes / 512 bytes

Disk identifier: 0x00000000

Device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

[root@novice ~]# fdisk /dev/sdb

Command (m for help): #在输入上面的命令后会出现左边的提示,输入m就会得到一个帮助菜单,如下:

Command (m for help): m

Command action

a toggle a bootable flag

b edit bsd disklabel

c toggle the dos compatibility flag

d delete a partition

l list known partition types

m print this menu

n add a new partition

o create a new empty DOS partition table

p print the partition table

q quit without saving changes

s create a new empty Sun disklabel

t change a partition's system id

u change display/entry units

v verify the partition table

w write table to disk and exit

x extra functionality (experts only)

#help虽然是英文的,可都很简单,在这里不再解释。

#现在,我们正式开始分区的操作:

Command (m for help): n #新建分区

Command action

e extended

p primary partition (1-4)

#e/p分别对应扩展分区 /主分区;我们先分四个主分区,每个50M;然后再来增加主分区或扩展分区,看会出现怎样的状况,嘿嘿。

p #分区类型为主分区

Partition number (1-4, default 1): 1 #分区号,在这里我们依次选择1、2、3、4

First sector (2048-496127, default 2048): #指定分区的起始扇区,一般默认,按enter键即可。

Last sector, +sectors or +size{K,M,G} (2048-496127, default 496127): +50M #指定分区的终止扇区,根据前面的提示我们可以做出相应的选择+sectors 或 +size{K,M,G}

Command (m for help): p #用p打印出已建好的分区列表

Disk /dev/sdb: 254 MB, 254017536 bytes

8 heads, 61 sectors/track, 1016 cylinders, total 496128 sectors

Units = sectors of 1 * 512 = 512 bytes

Sector size (logical/physical): 512 bytes / 512 bytes

I/O size (minimum/optimal): 512 bytes / 512 bytes

Disk identifier: 0x00000000

Device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

/dev/sdb1 2048 104447 51200 83 Linux

#剩下的三个分区的建立操作同上

#分好四个主分区后的情况如下

Command (m for help): p

Disk /dev/sdb: 254 MB, 254017536 bytes

8 heads, 61 sectors/track, 1016 cylinders, total 496128 sectors

Units = sectors of 1 * 512 = 512 bytes

Sector size (logical/physical): 512 bytes / 512 bytes

I/O size (minimum/optimal): 512 bytes / 512 bytes

Disk identifier: 0x00000000

Device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

/dev/sdb1 2048 104447 51200 83 Linux

/dev/sdb2 104448 206847 51200 83 Linux

/dev/sdb3 206848 309247 51200 83 Linux

/dev/sdb4 309248 309298 25+ 83 Linux

#已经建好四个主分区啦,现在我们来看看如果再建主分区或是扩展分区的话会出现怎样的情况:

Command (m for help): n

You must delete some partition and add an extended partition first

#看到了吧,不能再建分区啦!要再建分区的话必须删除some分区,再新建一个扩展分区才行。

#现在,我们删掉一个主分区,来新建扩展分区

Command (m for help): d #删除分区

Partition number (1-4): 4 #选择要删除分区的分区号,我们选第四个

Command (m for help): p #打印,如下,四个分区变成了三个!

Disk /dev/sdb: 254 MB, 254017536 bytes

8 heads, 61 sectors/track, 1016 cylinders, total 496128 sectors

Units = sectors of 1 * 512 = 512 bytes

Sector size (logical/physical): 512 bytes / 512 bytes

I/O size (minimum/optimal): 512 bytes / 512 bytes

Disk identifier: 0x00000000

Device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

/dev/sdb1 2048 104447 51200 83 Linux

/dev/sdb2 104448 206847 51200 83 Linux

/dev/sdb3 206848 309247 51200 83 Linux

#新建一个扩展分区

#如果在没有建满三个主分的区的情况下建立扩展分区,相关选项会有些不同。

Command (m for help): n

Command action

e extended

p primary partition (1-4)

e

Selected partition 4

First sector (309248-496127, default 309248): #enter,默认

Using default value 309248

Last sector, +sectors or +size{K,M,G} (309248-496127, default 496127): #enter,默认,使用剩余空间

Using default value 496127

Command (m for help): p

Disk /dev/sdb: 254 MB, 254017536 bytes

8 heads, 61 sectors/track, 1016 cylinders, total 496128 sectors

Units = sectors of 1 * 512 = 512 bytes

Sector size (logical/physical): 512 bytes / 512 bytes

I/O size (minimum/optimal): 512 bytes / 512 bytes

Disk identifier: 0x00000000

Device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

/dev/sdb1 2048 104447 51200 83 Linux

/dev/sdb2 104448 206847 51200 83 Linux

/dev/sdb3 206848 309247 51200 83 Linux

/dev/sdb4 309248 496127 93440 5 Extended

#接下来,我们在新建的扩展分区里再新建两个逻辑分区,因为已经有了三个主分区,这里不会再显示是建立逻辑分区还是主分区的提示!

Command (m for help): n

First sector (311296-496127, default 311296): #enter

Using default value 311296

Last sector, +sectors or +size{K,M,G} (311296-496127, default 496127): +50M

Command (m for help): n

First sector (415744-496127, default 415744): #enter

Using default value 415744

Last sector, +sectors or +size{K,M,G} (415744-496127, default 496127): #enter

Using default value 496127

Command (m for help): p

Disk /dev/sdb: 254 MB, 254017536 bytes

8 heads, 61 sectors/track, 1016 cylinders, total 496128 sectors

Units = sectors of 1 * 512 = 512 bytes

Sector size (logical/physical): 512 bytes / 512 bytes

I/O size (minimum/optimal): 512 bytes / 512 bytes

Disk identifier: 0x00000000

Device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

/dev/sdb1 2048 104447 51200 83 Linux

/dev/sdb2 104448 206847 51200 83 Linux

/dev/sdb3 206848 309247 51200 83 Linux

/dev/sdb4 309248 496127 93440 5 Extended

/dev/sdb5 311296 413695 51200 83 Linux

/dev/sdb6 415744 496127 40192 83 Linux

#上面的列表,就是我们今天分区的成果啦!接下来保存退出,重启计算机,就可以进行下一步的mkfs操作啦!如果忘记了相关的操作命令,记得按m!!!

Command (m for help): w #保存

The partition table has been altered!

Calling ioctl() to re-read partition table.

Syncing disks.

另:在建好分区后,我们还可以更改相关分区的文件系统类型

#如,我们要把第二个主分区改成Linux下的交换分区,操作如下

Command (m for help): t #更改文件系统类型

Partition number (1-6): 2 #选择第二个分区

Hex code (type L to list codes): L #选择要更改的文件系统编码,可以按L来查看相关编码信息。

0 Empty 24 NEC DOS 81 Minix / old Lin bf Solaris

1 FAT12 39 Plan 9 82 Linux swap / So c1 DRDOS/sec (FAT-

2 XENIX root 3c PartitionMagic 83 Linux c4 DRDOS/sec (FAT-

3 XENIX usr 40 Venix 80286 84 OS/2 hidden C: c6 DRDOS/sec (FAT-

............

16 Hidden FAT16 64 Novell Netware af HFS / HFS+ fb VMware VMFS

17 Hidden HPFS/NTF 65 Novell Netware b7 BSDI fs fc VMware VMKCORE

18 AST SmartSleep 70 DiskSecure Mult b8 BSDI swap fd Linux raid auto

1b Hidden W95 FAT3 75 PC/IX bb Boot Wizard hid fe LANstep

1c Hidden W95 FAT3 80 Old Minix be Solaris boot ff BBT

1e Hidden W95 FAT1

Hex code (type L to list codes): 82 #查找到linux swap的编码为82

Changed system type of partition 2 to 82 (Linux swap / Solaris)

Command (m for help): p

..............

Device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

/dev/sdb1 2048 104447 51200 83 Linux

/dev/sdb2 104448 206847 51200 82 Linux swap / Solaris

/dev/sdb3 206848 309247 51200 83 Linux

/dev/sdb4 309248 496127 93440 5 Extended

/dev/sdb5 311296 413695 51200 83 Linux

/dev/sdb6 415744 496127 40192 83 Linux

#最后别忘了保存!如果你须要的话!

#扩展分区不能直接使用,逻辑分区只能建立在扩展分区上!

第二步:mkfs(mkfs时分区的格式最好与fdisk设定的分区格式一致,不然.......)

mkfs支持ext2 ext3 vfa msdos jfs reiserfs等文件系统。

用法1:mkfs -t

例: mkfs -t ext3 /dev/sdb2

用法2:mkfs.

例:mkfs,vfat /dev/sdb3

mke2fs支持ext2/ext3文件系统

用法:mke2fs [-j]

例:mke2fs -j /dev/sdb5

# 更多更具体的用法请参照相关命令的man手册

下面,接着实验:

例一

[root@novice ~]# mkfs -t ext3 /dev/sdb1

mke2fs 1.41.12 (17-May-2010)

Filesystem label=

OS type: Linux

Block size=1024 (log=0)

Fragment size=1024 (log=0)

Stride=0 blocks, Stripe width=0 blocks

12824 inodes, 51200 blocks

2560 blocks (5.00%) reserved for the super user

First data block=1

Maximum filesystem blocks=52428800

7 block groups

8192 blocks per group, 8192 fragments per group

1832 inodes per group

Superblock backups stored on blocks:

8193, 24577, 40961

Writing inode tables: done

Creating journal (4096 blocks): done

Writing superblocks and filesystem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one

This filesystem will be automatically checked every 34 mounts or

180 days, whichever comes first. Use tune2fs -c or -i to override.

第三部:挂载

挂载:mount

例:mount /dev/sdb1 /mnt /sdb1

卸载:umonut

例:umount /dev/sdb1

LINUX常用命令3、su、df、du、磁盘分区

一、 su 、sudo 、限制root远程登陆

su- username

带用户环境切换用户

su- -c"touch /tmp/123.txt"user1

以user1用户创建/tmp/123.txt 文件

没有家目录的用户可以用模板新建家目录

mkdir-p /home/user4chownuser4:user4  /home/user4cp /etc/skel/.bash*/home/user4chown-R user4:user4 /home/user4/

普通用户临时授权root用户权限去执行一条命令

visudo

可以查看sudo配置文件

在命令前加入NOPASSWD: 执行sudo时就不需要再输入用户的密码

例子:

User_Alias USER=chen1,chen2

Cmnd_Alias SU=/usr/bin/su

USER ALL=(ALL) NOPASSWD:SU

禁止root用户远程登陆

vi/etc/ssh/sshd_configPermitRootLoginno//修改此处systemctl restart sshd.service

二、df命令、du命令、磁盘分区

df-h

自动适应文件大小的单位,查看磁盘使用情况

free

可以查看swap的使用情况

df-i

查看各个分区inode的使用情况

有的时候明明磁盘的内存还有剩余,但是却无法写入新文件,这时候就可能是inode用完了。

du-sh

自动适应单位显示文件或文件夹大小

du不加后缀的时候和du -l 一样,显示文件夹下文件的大小

du-lh

自动适应单位显示文件夹下文件的大小

fdisk-l

列出linux 的磁盘信息

fdisk/dev/sdb

m帮助,直接按p是查看分区情况 n新建分区 p建立主分区 e扩展分区 d删除分区,起始扇区默认2048就可以啦,last 扇区 +2G 就是将分区一的大小设置为2G;输错命令用ctrl +u清除

BLOCKS是分区的大小,system是分区的类型,主分区和逻辑分区都是linux,扩展分区是extended

主分区的分区号可以为空,而逻辑分区的分区号必须连续;逻辑分区以sdb5开始,分区之后输入w可以保存分区,q则不保存操作直接退出

三、磁盘格式化、磁盘挂载、手动增加swap空间

1.磁盘格式化

cat/etc/filesystems  //查看系统支持的文件格式,centos7默认xfs,centos6默认ext4

mount//查看系统的文件格式

mke2fs

-t指定文件格式 ext4 、ext3

-b指定块大小,文件都比较大时,块可以大一点,比如视频、高清图片

比较小时可以将块设置小一点,加快读取速度

-m指定给root用户预留的空间大小,1就是1%,0.1就是0.1%

-i指定多少字节占一个inode号

如果不指定-t文件格式,则默认为ext2格式

mkfs.ext4/dev/sdb1  //将分区格式化为ext4格式mkfs.xfs  -f/dev/sdb1  //将分区格式化为xfs格式\

分区只有挂载了才可以使用mount查询到,没有挂载的分区可以用

blkid/dev/sdb1

mkfs.ext4 == mke2fs -t ext4

mkfs.ext4与mke2fs支持的选项相同

xfs格式只能用mkfs.xfs 创建

2.磁盘挂载

mount/dev/sdb  /mnt///将 /dev/sdb挂载到mnt下 mount UUID="2d8e7749-f2f7-4de5-b1b9-b6bf758d2f37"/mnt///这里的uuid是用blkid /dev/sdb 查到的

卸载磁盘

umount/dev/sdb

如果当前目录在/dev/sdb下则需要退出当前分区

也可以直接用

umount-l/dev/sdb  umount-l/mnt/

mount

man mount 可以查看mount的具体用法

/defaults 可以查找默认用法

找到下面这一行

Use default options: rw, suid, dev, exec, auto, nouser, and async.

rw读写权限

suid可以设置suid权限

dev,系统默认不用管

exec可执行

auto自动挂载

nouser是否允许普通用户挂载,默认不允许

async 不实时同步内存的东西到磁盘(减轻磁盘压力)

mount -o remount,rw/dev/sdb  //重新挂载

vi/etc/fstab  //系统开机都挂载哪些文件

四、手动增加虚拟内存

ddif=/dev/zeroof=/tmp/newdisk  bs=1M count=100//创建虚拟磁盘

if指定源,一般写/dev/zero,它是unix系统特有的一个文件,可以源源不断的提供'0',of指定目标文件,bs指定块大小,count指定块的数量

mkswap -f /tmp/newdisk//格式化为swapswapon  /tmp/newdisk//将新建的swap加载free-m//显示内存使用大小,-m指定单位为mswapoff  /tmp/newdisk//将虚拟内存卸载

五、lvm

lvm创建过程

创建物理卷创建卷组创建逻辑分区格式化为需要的格式挂载分区

具体介绍日志

fdisk /dev/sdb

t 选择分区,8e //将分区转换为lvm格式 ,w退出

创建物理卷

1.

yumprovides"/*/pvcreate"

通配查询pvcreate命令的软件包名

yum install -y lvm2//安装lvm

partprobe //生成分区文件

2.

pvcreate/dev/sdb1pvcreate  /dev/sdb2pvcreate  /dev/sdb3

pvdisplay查看已经创建的物理卷

创建卷组

1.pvs

可以直观的查看物理卷有哪些

2.创建卷组,将sdb1和sdb2设置为一个卷组

vgcreatevg1 /dev/sdb1 /dev/sdb2

vgdisplay可以查看卷组信息

创建逻辑分区

lvcreate-L100M-n lv1 vg1

从vg1卷组中创建名字为lv1大小100M的逻辑分区

-L指定分区大小

-n指定分区名字

将分区格式化为ext4格式

mkfs.ext4 /dev/vg1/lv1

然后将文件挂载

mount/dev/vg1/lv1 /mnt

ext4扩容逻辑分区

umount/mnt///卸载分区lvresize -L200M/dev/vg1/lv1  //扩展分区e2fsck -f/dev/vg1/lv1  //检查磁盘是否有错误resize2fs/dev/vg1/lv1  //更新逻辑分区大小,不然重新挂载会无法识别扩容的大小

ext4缩容

umount/mnt///卸载分区e2fsck -f/dev/vg1/lv1    //检查磁盘是否有错误resize2fs/dev/vg1/lv1 100M  //将分区缩小为100Mlvresize -L100M/dev/vg1/lv1    //重新设置卷大小

xfs扩容

1.扩容与缩容不会更改分区中的文件,xfs只可以扩容不可以缩容;

2.如果磁盘已经挂载要先umount 卸载

然后格式化为xfs.

mkfs.xfs-f/dev/vg1/lv1

XFS的扩容不需要先卸载,直接扩容即可

lvresize -L200M /dev/vg1/lv1  xfs_growfs/dev/vg1/lv1  //更新分区大小

关于扩容缩容的总结

ext4可以扩容和缩容而且需要卸载后操作,xfs只可以扩容,不需要卸载

ext4扩容

lvresize -L 100M /dev/vg1/lv1e2fsck-f/dev/vg1/lv1resize2fs /dev/vg1/lv1

缩容

e2fsck-f/dev/vg1/lv1resize2fs /dev/vg1/lv1 100Mlvresize -L 100M /dev/vg1/lv1

xfs扩容

lvresize-L100M/dev/vg1/lv1xfs_growfs /dev/vg1/lv1

在分区空间用完之后就需要扩容卷组,然后再扩容

卷组扩容

vgextendvg1 /dev/sdb3

将 /dev/sdb3加入到vg1卷组


名称栏目:linux为目录分区命令,linux分区
本文来源:http://cdkjz.cn/article/dsgphgd.html
多年建站经验

多一份参考,总有益处

联系快上网,免费获得专属《策划方案》及报价

咨询相关问题或预约面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

大客户专线   成都:13518219792   座机:028-8692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