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ide ,该功能非常强大 Android 图片加载开源框架 相信大家并不陌生
创新互联专业为企业提供栾城网站建设、栾城做网站、栾城网站设计、栾城网站制作等企业网站建设、网页设计与制作、栾城企业网站模板建站服务,10年栾城做网站经验,不只是建网站,更提供有价值的思路和整体网络服务。
阅读本文前,请务必先阅读Glide的图片加载功能源码分析: Carson带你学Android:图片加载库Glide源码分析
该方法在图片加载库Glide加载图片的源码分析中曾进行详细说明,具体请看: Carson带你学Android:图片加载库Glide源码分析
至此,关于图片加载库的Gilde生命周期管理讲解完毕。下面我将继续对 Glide 的其他功能进行源码分析 ,有兴趣可以继续关注Carson带你学Android开源库系列文章:
不定期分享关于 安卓开发 的干货,追求 短、平、快 ,但 却不缺深度 。
简单使用案例:
MainActivity:
MessageViewModel:
其中viewModel.getMessageObserver().observe(this, new Observer() )
中的this即SupportActivity :LifecycleOwner
SupportActivity implements LifecycleOwner
SupportActivity
SupportActivity就是通过getLifecycle()获取 mLifecycleRegistry来标记当前Activity或Fragment的各种状态,其中ReportFragment.injectIfNeededIn(this)内部源码也是与mLifecycleRegistry.markState(Lifecycle.State.CREATED) 类似,状态的信息记录在mLifecycleRegistry对象内部。Activity的其他类型的事件如onCreate,onPause等都是通过getLifecycle()获取 mLifecycleRegistry对象调用mLifecycleRegistry内部方法来改变其状态的。
Fragment的状态更加容易看到,FragmentActivity即在Activity的生命周期中获取
FragmentActivity部分源码:
通过上面的简单分析,两个重要的类即 LifecycleRegistry extends Lifecycle:
下面是Lifecycle抽象类:
回到开始的案例:
LiveData.observe(this, new Observer);
这里我们传入的Observer和 owner.getLifecycle().addObserver()即 Activity中的Lifecycle 是不同的。
我们上面已经知道Activity中的Lifecycle是与生命周期相关的,通过Lifecycle.addObserver()可以监听到 Activity的生命周期 然后在LifecycleBoundObserver作出
相应的处理,具体的实现在LifecycleRegistry.addObserver中(Lifecycle实现类),最终会根据事件变化调用 mLifecycleObserver.onStateChanged(owner, event),
LifecycleBoundObserver.onStateChanged - activeStateChanged - dispatchingValue - considerNotify(initiator) - observer.observer.onChanged((T) mData);
最终调用的是我们传入的observer。
这样看来 LiveDataT 就没有什么特殊的了,把它看做一个普通的观察者模式的管理者即可,比如EventBus。
看了几天的Binder,决定有必要写一篇博客,记录一下学习成果,Binder是Android中比较综合的一块知识了,目前的理解只限于JAVA层。首先Binder是干嘛用的?不用说,跨进程通信全靠它,操作系统的不同进程之间,数据不共享,对于每个进程来说,它都天真地以为自己独享了整个系统,完全不知道其他进程的存在,进程之间需要通信需要某种系统机制才能完成,在Android整个系统架构中,采用了大量的C/S架构的思想,所以Binder的作用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但是这种机制为什么是Binder呢?在Linux中的RPC方式有管道,消息队列,共享内存等,消息队列和管道采用存储-转发方式,即数据先从发送方缓存区拷贝到内核开辟的缓存区中,然后再从内核缓存区拷贝到接收方缓存区,这样就有两次拷贝过程。共享内存不需要拷贝,但控制复杂,难以使用。Binder是个折中的方案,只需要拷贝一次就行了。其次Binder的安全性比较好,好在哪里,在下还不是很清楚,基于安全性和传输的效率考虑,选择了Binder。Binder的英文意思是粘结剂,Binder对象是一个可以跨进程引用的对象,它的实体位于一个进程中,这个进程一般是Server端,该对象提供了一套方法用以实现对服务的请求,而它的引用却遍布于系统的各个进程(Client端)之中,这样Client通过Binder的引用访问Server,所以说,Binder就像胶水一样,把系统各个进程粘结在一起了,废话确实有点多。
为了从而保障了系统的安全和稳定,整个系统被划分成内核空间和用户空间
内核空间:独立于普通的应用程序,可以访问受保护的内存空间,有访问底层硬件设备的所有权限。
用户空间:相对与内核空间,上层运用程序所运行的空间就是用户空间,用户空间访问内核空间的唯一方式就是系统调用。一个4G的虚拟地址空间,其中3G是用户空间,剩余的1G是内核空间。如果一个用户空间想与另外一个用户空间进行通信,就需要内核模块支持,这个运行在内核空间的,负责各个用户进程通过Binder通信的内核模块叫做Binder驱动,虽然叫做Binder驱动,但是和硬件并没有什么关系,只是实现方式和设备驱动程序是一样的,提供了一些标准文件操作。
在写AIDL的时候,一般情况下,我们有两个进程,一个作为Server端提供某种服务,然后另外一个进程作为Client端,连接Server端之后,就 可以使用Server里面定义的服务。这种思想是一种典型的C/S的思想。值得注意的是Android系统中的Binder自身也是C/S的架构,也有Server端与Client端。一个大的C/S架构中,也有一个小的C/S架构。
先笼统的说一下,在整个Binder框架中,由系列组件组成,分别是Client、Server、ServiceManager和Binder驱动程序,其中Client、Server和ServiceManager运行在用户空间,Binder驱动程序运行内核空间。运行在用户空间中的Client、Server和ServiceManager,是在三个不同进程中的,Server进程中中定义了服务提供给Client进程使用,并且Server中有一个Binder实体,但是Server中定义的服务并不能直接被Client使用,它需要向ServiceManager注册,然后Client要用服务的时候,直接向ServiceManager要,ServiceManager返回一个Binder的替身(引用)给Client,这样Client就可以调用Server中的服务了。
场景 :进程A要调用进程B里面的一个draw方法处理图片。
分析 :在这种场景下,进程A作为Client端,进程B做为Server端,但是A/B不在同一个进程中,怎么来调用B进程的draw方法呢,首先进程B作为Server端创建了Binder实体,为其取一个字符形式,可读易记的名字,并将这个Binder连同名字以数据包的形式通过Binder驱动发送给ServiceManager,也就是向ServiceManager注册的过程,告诉ServiceManager,我是进程B,拥有图像处理的功能,ServiceManager从数据包中取出名字和引用以一个注册表的形式保留了Server进程的注册信息。为什么是以数据包的形式呢,因为这是两个进程,直接传递对象是不行滴,只能是一些描述信息。现在Client端进程A联系ServiceManager,说现在我需要进程B中图像处理的功能,ServiceManager从注册表中查到了这个Binder实体,但是呢,它并不是直接把这个Binder实体直接给Client,而是给了一个Binder实体的代理,或者说是引用,Client通过Binder的引用访问Server。分析到现在,有个关键的问题需要说一下,ServiceManager是一个进程,Server是另一个进程,Server向ServiceManager注册Binder必然会涉及进程间通信。当前实现的是进程间通信却又要用到进程间通信,这就好象蛋可以孵出鸡前提却是要找只鸡来孵蛋,确实是这样的,ServiceManager中预先有了一个自己的Binder对象(实体),就是那只鸡,然后Server有个Binder对象的引用,就是那个蛋,Server需要通过这个Binder的引用来实现Binder的注册。鸡就一只,蛋有很多,ServiceManager进程的Binder对象(实体)仅有一个,其他进程所拥有的全部都是它的代理。同样一个Server端Binder实体也应该只有一个,对应所有Client端全部都是它的代理。
我们再次理解一下Binder是什么?在Binder通信模型的四个角色里面;他们的代表都是“Binder”,一个Binder对象就代表了所有,包括了Server,Client,ServiceManager,这样,对于Binder通信的使用者而言,不用关心实现的细节。对Server来说,Binder指的是Binder实体,或者说是本地对象,对于Client来说,Binder指的是Binder代理对象,也就是Binder的引用。对于Binder驱动而言,在Binder对象进行跨进程传递的时候,Binder驱动会自动完成这两种类型的转换。
简单的总结一下,通过上面一大段的分析,一个Server在使用的时候需要经历三个阶段
1、定义一个AIDL文件
Game.aidl
GameManager .aidl
2、定义远端服务Service
在远程服务中的onBind方法,实现AIDL接口的具体方法,并且返回Binder对象
3、本地创建连接对象
以上就是一个远端服务的一般套路,如果是在两个进程中,就可以进程通信了,现在我们分析一下,这个通信的流程。重点是GameManager这个编译生成的类。
从类的关系来看,首先接口GameManager 继承 IInterface ,IInterface是一个接口,在GameManager内部有一个内部类Stub,Stub继承了Binder,(Binder实现了IBinder),并且实现了GameManager接口,在Stub中还有一个内部类Proxy,Proxy也实现了GameManager接口,一个整体的结构是这样的
现在的问题是,Stub是什么?Proxy又是什么?在上面说了在Binder通信模型的四个角色里面;他们的代表都是“Binder”,一个Binder对象就代表了所有,包括了Server,Clinet,ServiceManager,为了两个进程的通信,系统给予的内核支持是Binder,在抽象一点的说,Binder是系统开辟的一块内存空间,两个进程往这块空间里面读写数据就行了,Stub从Binder中读数据,Proxy向Binder中写数据,达到进程间通信的目的。首先我们分析Stub。
Stub 类继承了Binder ,说明了Stub有了跨进程传输的能力,实现了GameManager接口,说明它有了根据游戏ID查询一个游戏的能力。我们在bind一个Service之后,在onServiceConnecttion的回调里面,就是通过asInterface方法拿到一个远程的service的。
asInterface调用queryLocalInterface。
mDescriptor,mOwner其实是Binder的成员变量,Stub继承了Binder,在构造函数的时候,对着两个变量赋的值。
如果客户端和服务端是在一个进程中,那么其实queryLocalInterface获取的就是Stub对象,如果不在一个进程queryLocalInterface查询的对象肯定为null,因为不同进程有不同虚拟机,肯定查不到mOwner对象的,所以这时候其实是返回的Proxy对象了。拿到Stub对象后,通常在onServiceConnected中,就把这个对象转换成我们多定义AIDL接口。
比如我们这里会转换成GameManager,有了GameManager对象,就可以调用后querryGameById方法了。如果是一个进程,那直接调用的是自己的querryGameById方法,如果不是一个进程,那调用了就是代理的querryGameById方法了。
看到其中关键的一行是
mRemote就是一个IBinder对象,相对于Stub,Proxy 是组合关系(HAS-A),内部有一个IBinder对象mRemote,Stub是继承关系(IS-A),直接实现了IBinder接口。
transact是个native方法,最终还会回掉JAVA层的onTransact方法。
onTransact根据调用号(每个AIDL函数都有一个编号,在跨进程的时候,不会传递函数,而是传递编号指明调用哪个函数)调用相关函数;在这个例子里面,调用了Binder本地对象的querryGameById方法;这个方法将结果返回给驱动,驱动唤醒挂起的Client进程里面的线程并将结果返回。于是一次跨进程调用就完成了。
***Please accept mybest wishes for your happiness and success ! ***
一、问题:在Android启动后会在新进程里创建一个主线程,也叫UI线程( 非线程安全 )这个线程主要负责监听屏幕点击事件与界面绘制。当Application需要进行耗时操作如网络请求等,如直接在主线程进行容易发生ANR错误。所以会创建子线程来执行耗时任务,当子线程执行完毕需要通知UI线程并修改界面时,不可以直接在子线程修改UI,怎么办?
解决方法:Message Queue机制可以实现子线程与UI线程的通信。
该机制包括Handler、Message Queue、Looper。Handler可以把消息/ Runnable对象 发给Looper,由它把消息放入所属线程的消息队列中,然后Looper又会自动把消息队列里的消息/Runnable对象 广播 到所属线程里的Handler,由Handler处理接收到的消息或Runnable对象。
1、Handler
每次创建Handler对象时,它会自动绑定到创建它的线程上。如果是主线程则默认包含一个Message Queue,否则需要自己创建一个消息队列来存储。
Handler是多个线程通信的信使。比如在线程A中创建AHandler,给它绑定一个ALooper,同时创建属于A的消息队列AMessageQueue。然后在线程B中使用AHandler发送消息给ALooper,ALooper会把消息存入到AMessageQueue,然后再把AMessageQueue广播给A线程里的AHandler,它接收到消息会进行处理。从而实现通信。
2、Message Queue
在主线程里默认包含了一个消息队列不需要手动创建。在子线程里,使用Looper.prepare()方法后,会先检查子线程是否已有一个looper对象,如果有则无法创建,因为每个线程只能拥有一个消息队列。没有的话就为子线程创建一个消息队列。
Handler类包含Looper指针和MessageQueue指针,而Looper里包含实际MessageQueue与当前线程指针。
下面分别就UI线程和worker线程讲解handler创建过程:
首先,创建handler时,会自动检查当前线程是否包含looper对象,如果包含,则将handler内的消息队列指向looper内部的消息队列,否则,抛出异常请求执行looper.prepare()方法。
- 在 UI线程 中,系统自动创建了Looper 对象,所以,直接new一个handler即可使用该机制;
- 在 worker线程 中,如果直接创建handler会抛出运行时异常-即通过查‘线程-value’映射表发现当前线程无looper对象。所以需要先调用Looper.prepare()方法。在prepare方法里,利用ThreadLocalLooper对象为当前线程创建一个Looper(利用了一个Values类,即一个Map映射表,专为thread存储value,此处为当前thread存储一个looper对象)。然后继续创建handler, 让handler内部的消息队列指向该looper的消息队列(这个很重要,让handler指向looper里的消息队列,即二者共享同一个消息队列,然后handler向这个消息队列发送消息,looper从这个消息队列获取消息) 。然后looper循环消息队列即可。当获取到message消息,会找出message对象里的target,即原始发送handler,从而回调handler的handleMessage() 方法进行处理。
- handler与looper共享消息队列 ,所以handler发送消息只要入列,looper直接取消息即可。
- 线程与looper映射表 :一个线程最多可以映射一个looper对象。通过查表可知当前线程是否包含looper,如果已经包含则不再创建新looper。
5、基于这样的机制是怎样实现线程隔离的,即在线程中通信呢。
核心在于 每一个线程拥有自己的handler、message queue、looper体系 。而 每个线程的Handler是公开 的。B线程可以调用A线程的handler发送消息到A的共享消息队列去,然后A的looper会自动从共享消息队列取出消息进行处理。反之一样。
二、上面是基于子线程中利用主线程提供的Handler发送消息出去,然后主线程的Looper从消息队列中获取并处理。那么还有另外两种情况:
1、主线程发送消息到子线程中;
采用的方法和前面类似。要在子线程中实例化AHandler并设定处理消息的方法,同时由于子线程没有消息队列和Looper的轮询,所以要加上Looper.prepare(),Looper.loop()分别创建消息队列和开启轮询。然后在主线程中使用该AHandler去发送消息即可。
2、子线程A与子线程B之间的通信。
1、 Handler为什么能够实现不同线程的通信?核心点在哪?
不同线程之间,每个线程拥有自己的Handler、消息队列和Looper。Handler是公共的,线程可以通过使用目标线程的Handler对象来发送消息,这个消息会自动发送到所属线程的消息队列中去,线程自带的Looper对象会不断循环从里面取出消息并把消息发送给Handler,回调自身Handler的handlerMessage方法,从而实现了消息的线程间传递。
2、 Handler的核心是一种事件激活式(类似传递一个中断)的还是主要是用于传递大量数据的?重点在Message的内容,偏向于数据传输还是事件传输。
目前的理解,它所依赖的是消息队列,发送的自然是消息,即类似事件中断。
0、 Android消息处理机制(Handler、Looper、MessageQueue与Message)
1、 Handler、Looper源码阅读
2、 Android异步消息处理机制完全解析,带你从源码的角度彻底理解
谢谢!
wingjay
![](;s=460)
Android RecyclerView绘制页面的源码分析一
Android RecyclerView布局管理器LinearLayoutManager源码分析二
以上两篇讲述了RecycerView LinearLayoutManager 页面绘制以及子条目的布局,LinearLayoutManager 是一个线性的管理器即是控制垂直以及水平展示 一个条目表示一行,然而显示生活中有很多需求是一行展示多个子条目这个时候就用到了 GridLayoutManager 表格布局管理器 来实现这种需求
GridLayoutManager :继承于LinearLayoutManager的网格状布局管理器 默认一行展示一个
GridLayoutManager网格布局管理器 实现一行展示多个条目,本章解释了GridLayoutManager的简单源码实现表格布局的大概调用,下一章展示复杂的表格布局即展示不顾地条目数的表格布局
您可能听说过View ,ViewManager,Window,PhoneWindow,WindowManager,WindowManagerService,可是你知道这几个类是什么关系,干嘛用的。概括的来说,View是放在Window中的,Window是一个抽象类,它的具体实现是PhoneWindow,PhoneWindow还有个内部类DecorView,WindowManager是一个interface,继承自ViewManager,它是外界访问Window的入口,,提供了add/remove/updata的方法操作View,WindowManager与WindowManagerSerice是个跨进程的过程,WindowManagerService的职责是对系统中的所有窗口进行管理。如果您不太清楚,建议往下看,否则就不要看了。
Android系统的Window有很多种,大体上来说,Framework定义了三种窗口类型;
这就是Framework定义了三种窗口类型,这三种类型定义在WindowManager的内部类LayoutParams中,WindowManager讲这三种类型 进行了细化,把每一种类型都用一个int常量来表示,这些常量代表窗口所在的层,WindowManagerService在进行窗口叠加的时候,会按照常量的大小分配不同的层,常量值越大,代表位置越靠上面, 所以我们可以猜想一下,应用程序Window的层值常量要小于子Window的层值常量,子Window的层值常量要小于系统Window的层值常量。 Window的层级关系如下所示。
上面说了Window分为三种,用Window的type区分,在搞清楚Window的创建之前,我们需要知道怎么去描述一个Window,我们就把Window当做一个实体类,给我的感觉,它必须要下面几个字段。
实际上WindowManager.LayoutParams对Window有很详细的定义。
提取几个重要的参数
Window是一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千万不要认为我们所看到的就是Window,我们平时所看到的是视图,每一个Window都对应着一个View,View和Window通过ViewRootImpl来建立联系。有了View,Window的存在意义在哪里呢,因为View不能单独存在,它必须依附着Window,所以有视图的地方就有Window,比如Activity,一个Dialog,一个PopWindow,一个菜单,一个Toast等等。
通过上面我们知道视图和Window的关系,那么有一个问题,是先有视图,还是先有Window。这个答案只有在源码中找了。应用程序的入口类是ActivityThread,在ActivityThread中有performLaunchActivity来启动Activity,这个performLaunchActivity方法内部会创建一个Activity。
如果activity不为null,就会调用attach,在attach方法中通过PolicyManager创建了Window对象,并且给Window设置了回调接口。
PolicyManager的实现类是Policy
这样Window就创建出来了, 所以先有Window,后有视图,视图依赖Window存在 ,再说一说视图(Activity)为Window设置的回调接口。
Activity实现了这个回调接口,当Window的状态发生变化的时候,就会回调Activity中实现的这些接口,有些回调接口我们还是熟悉的,dispatchTouchEvent,onAttachedToWindow,onDetachedFromWindow等。
下面分析view是如何附属到window上的,通过上面可以看到,在attach之后就要执行callActivityOnCreate,在onCreate中我们会调用setContentView方法。
getWindow获取了Window对象,Window的具体实现类是PhoneWindow,所以要看PhoneWindow的setContentView方法。
这里涉及到一个mContentParent变量,他是一个DecorView的一部分,DecorView是PhoneWindow的一个内部类,我先介绍一下关于DecorView的知识。
DecorView是Activity的顶级VIew,DecorView继承自FrameLayout,在DecorView中有上下两个部分,上面是标题栏,下面是内容栏,我们通过PhoneWindow的setContentView所设置的布局文件是加到内容栏(mContentParent)里面的,View层的事件都是先经过DecorView在传递给我们的View的。
OK在回到setContentView的源码分析,我们可以得到Activity的Window创建需要三步。
- 1、 如果没有DecorView,在installDecor中创建DecorView。
- 2、将View添加到decorview中的mContentParent中。
- 3、回调Activity的onContentChanged接口。
先看看第一步,installDecor的源码
installDecor中调用了generateDecor,继续看
直接给new一个DecorView,有了DecorView之后,就可以加载具体的布局文件到DecorView中了,具体的布局文件和系统和主题有关系。
在看第二步,将View添加到decorview中的mContentParent中。
直接将Activity视图加到DecorView的mContentParent中,最后一步,回调Activity的onContentChanged接口。在Activity中寻找onContentChanged方法,它是个空实现,我们可以在子Activity中处理。
到此DecorView被创建完毕,我们一开始从Thread中的handleLaunchActivity方法开始分析,首先加载Activity的字节码文件,利用反射的方式创建一个Activity对象,调用Activity对象的attach方法,在attach方法中,创建系统需要的Window并为设置回调,这个回调定义在Window之中,由Activity实现,当Window的状态发生变化的时候,就会回调Activity实现的这些回调方法。调用attach方法之后,Window被创建完成,这时候需要关联我们的视图,在handleLaunchActivity中的attach执行之后就要执行handleLaunchActivity中的callActivityOnCreate,在onCreate中我们会调用setContentView方法。通过setContentView,创建了Activity的顶级View---DecorView,DecorView的内容栏(mContentParent)用来显示我们的布局。 这个是我们上面分析得到了一个大致流程,走到这里,这只是添加的过程,还要有一个显示的过程,显示的过程就要调用handleLaunchActivity中的handleResumeActivity方法了。最后会调用makeVisible方法。
这里面首先拿到WindowManager对象,用tWindowManager 的父接口ViewManager接收,ViewManager可以
最后调用 mDecor.setVisibility(View.VISIBLE)设置mDecor可见。到此,我们终于明白一个Activity是怎么显示在我们的面前了。
参考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