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精准传达 • 有效沟通

从品牌网站建设到网络营销策划,从策略到执行的一站式服务

李世民的故事(李世民小故事集锦)

李世民的故事(李世民小故事集锦)

网站建设哪家好,找创新互联!专注于网页设计、网站建设、微信开发、微信平台小程序开发、集团企业网站建设等服务项目。为回馈新老客户创新互联还提供了漠河免费建站欢迎大家使用!

隋末天下大乱,山河破碎,各种武装势力互相倾轧,青壮年都抓去打仗了,百姓深陷苦难,饿殍千里。各种帝国、王国此起彼落,兴兴灭灭令人眼花缭乱。各位称王称帝的领袖们,其中有视人命如草芥的,如朱糜,也有体恤民生的,如窦建德,但不管是什么态度,这些隋唐英雄们大多数都是凭自己的喜好处理事务,没有法律,没有规章制度,政令朝令夕改,官员们或者阿谀奉承,或者从谏如流,或者照本宣科,遵从的依据就是领袖的想法。李渊建立唐朝之后,开始着手制定法律,经过李渊统治的七年时间,各领域的法律法规逐渐增多。俗话说,成都app软件开发公司一朝天子一朝臣,其实在法律方面,换了皇帝,前任的许多法律也会作废,新皇帝一般都会要求百官按照新形势重新制定一些法律。李世民即位以后,也开始制定贞观法律体系。

首先在全国行政区划方面,隋朝末年群雄据地拥兵,各自称雄一方。唐兴起后相继归附,高祖为他们分置州县,施以荣禄,由此州县的数目,大大超过隋朝开皇、大业年间。李世民认为官多民少,想革除弊端,于是下令州县大加合并,依山川地势条件,将全国分为十道:一关内,二河南,三河东,四河北,五山南,六陇右,七淮南,八江南,九剑南,十岭南。道下面设州,州下面设县,形成了比较健全的行政区划体系。当然,后来又出现都护之类行政区划,这是后话。

从下面几个小故事可以看出李世民制定法律的依据是什么。

当初,李渊想以加强皇室宗族的力量来威镇天下,所以与皇帝同曾祖、同高祖的远房堂兄弟以及他们的儿子,即使童孺幼子均封为王,总共达数十人。为此,李世民征求群臣的意见:“遍封皇族子弟为王,对天下有利吗?”封德彝回答道:“前世只有皇帝的儿子及兄弟才封为王,其他宗亲如果不是有大功勋,便没有封王的。太上皇亲善厚待皇亲国戚,大肆分封宗室,自东西汉以来都没有如此之多。封给的爵位既高,又多赐给劳力仆役,这恐怕不能向天下人显示自己的大公无私吧!”李世民说:“有道理。朕做天子,就是为了养护百姓,怎么可以劳顿百姓来养护自己的宗族呢!”当年,就下圣旨,将宗室郡王降格为县公,只有功勋卓著的几位不降。

贞观元年,长安地区出现了蝗虫。李世民到玄武门北面的禁苑,看见了蝗虫,拾取几只蝗虫,祷祝说:“百姓视谷子如生命,而你们却吃它们,宁肯让你们吃我的肺肠。”举手想吞掉蝗虫,身边的人劝谏道:“吃脏东西容易得病。”李世民说:“朕为百姓承受灾难,为什么要躲避疾病!”于是吞食掉蝗虫。这一年,蝗虫没有成为灾害。这一则故事流传很广,成为后世明君的典范。

有一次,李世民与群臣讨论防盗问题。有人请求设严刑重法以禁盗,李世民微笑着答道:“老百姓之所以做盗贼,是因为赋役繁重,官吏贪财求贿,百姓饥寒交集,所以便顾不得廉耻了。朕主张应当杜绝奢侈浪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老百姓吃穿有余,自然不去做盗贼,何必用严刑重法呢!”从此经过数年之后,天下太平,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商人旅客可在野外露宿。

有一次李世民在朝廷说:“朕每次临朝听政,想要说一句话,都要再三思忖,担心给百姓造成伤害,所以不多说话。”给事中知起居事(专门负责记录起居注的官)杜正伦说:“我的职责在于记言,陛下的每一个过失,我一定要记上,陛下有过岂止有害于当今,恐怕还会让后人讥笑。”李世民高兴,赐给帛200段。

李世民刚即位时,曾与群臣谈到教化问题,李世民说:“如今刚经过一场大劫乱,我担心百姓不容易教化。”魏徵回答说:“我认为并非如此。长久安定的百姓容易骄逸,骄逸则难以教化;经过动乱的百姓易于忧患,忧患则容易教化。这如同饥饿的人不苛择饮食,饥渴的人不苛择饮水一样。”李世民深表赞同。封德彝否定其说法,说道:“三代以后,人心渐趋浅薄奸诈,所以秦朝专用法律,汉代采用王道的同时掺杂霸道内容,正是想行仁义教化而不能收效,哪里是能推行而不想推行呢?魏徵是一介书生,不识时务,如果听信他的空谈,必然败坏国家。”魏徵说:“五帝、三王不是换掉百姓而施教化,从前黄帝征伐蚩尤,颛顼诛灭九黎,商汤放逐夏桀,武王讨伐纣王,均能达到生前的太平盛世,难道不是承接大动乱之后的缘故吗?如果说上古人淳朴,后代渐变得浅薄奸诈,那么到了今天,应当全都化为鬼魅了,君主怎么能统治他们呢?”李世民成都谷歌推广公司,听从了魏徵的意见。

这些故事,加上前文摘录的那些语录,我们完全可以看出来,李世民制定法律的核心,是为了让天下百姓过上好日子,除此之外,百官奖赏,刑事民事,徭役税赋,都是为了实现这个核心的手段。

从汉朝开始,儒家思想在中国的封建统治中占据了主要位置——虽然有过反复,比如黄老哲学在汉朝文景年间盛行——但同时其他学派的适用的思想也逐渐被揉进统治理念。在李世民周围,孔颖达、封德彝、虞世南、姚思廉等人都是儒家学者,前文说到,李世民一有闲暇就去和以“十八学士”为主的文人们讨论,更深无睡意,他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事实上,李世民本身也可以算得上儒家学派在唐朝的代表人物之一,所以,他秉承的也是儒家的治世理念,核心就是一个字:仁,这点和西方的博爱思想其实异曲同工,爱人民,爱百姓,爱天下。但是他和另一个可以称为大儒的帝王王莽又不一样,王莽完全依照儒家学说治国,片面恢复尧舜禹三代时期风情,没有变通,终至毁灭。李世民以儒家思想为核心,活学活用,因时制宜、因地制宜,从而创造了一套比较完美的思想体系。这是儒家思想灿烂辉煌的一页。在李世民前朝后世的帝王们基本都能理解儒家哲学的含义,但真正能做到的屈指可数。

李世民曾经问黄门侍郎王珪:“近代以来国家政治越来越赶不上古代,为什么呢?”王珪回答:“汉代崇尚儒术,宰相多用通经的儒士,所以风俗淳厚;近代以来重文艺而轻儒术,又辅以法律,这便是治世化民之道所以日益衰微的原因。”李世民颇以为然。

除了民生基本法律,李世民还制定了其他相关制度,比如文化制度。李世民聚集经史子集四部书二十余万卷藏于弘文殿,并于殿旁设置弘文馆。遴选虞世南、褚亮、姚思廉、欧阳询、蔡允恭、萧德言等国内精通学术之人,以原职兼任弘文馆学士,让他们轮流值宿,李世民在听政之暇,领他们进入内殿,讲论先哲言行,商榷当朝大政,有时要到午夜时分才结束。又选取三品以上官员的子孙充任弘文馆学生。

唐朝初年,士大夫经过动乱之后,看到动乱中很多人无法保全自己,心有余悸,很多不愿意做官,政府官员人数不够。自隋代以来,每年铨选人才自十一月开始,至次年春结束;因选拔时间有限,铨选极不精细。李世民任命刘林甫为吏部侍郎,让他负责人才遴选工作,一年到头不分日子,只要有人来,随到随选,随时注拟官职,甚为方便。刘林甫铨选谨慎、公允,当时人常将其比隋朝时有知人之鉴的吏部侍郎高孝基。不久,李世民认为以为关中地区米价贵,前来参选的人恐怕承担不起,因此开始分一部分人在洛州参加铨选。人才越来越多,李世民对房玄龄说:“官吏在于得到合适的人选,而不在于人多。”命令房玄龄裁并削减,只留下文武官员总计643人。这643人就是朝廷中央的所有编制,而隋炀帝去一趟江都就要带20万人,两者一相比较,高下立见。

除了遴选,李世民还要求中央和地方文武百官举荐人才。有这么一个故事。李世民令封德彝荐举贤才,很长时间没有选荐一个人。李世民质问其原因,答道:“不是我不尽心竭力,而是现在没有奇才!”李世民说:“君子用人如用器物,各取其长处。古时候使国家达到大治的君主,难道是从别的时代去借人才的吗?正应当怪自己不能识别人才,怎么能诬蔑整个时代的人呢?”封德彝羞惭地退下。

法律制定出来了,怎么施行也是关键的,施行不力,或者施行者阳奉阴违,轻则效果不佳,重则规章制度成为一纸空文。贞观法律制度,是李世民也要遵守的,他把自己拘束在法律框架之内,避免任意妄为。

李世民认为兵部郎中戴胄忠诚清正耿直,提升他为大理寺少卿。当时许多候选官员都假冒资历和门荫,李世民令他们自首,否则即处死。没过几天,有假冒被发觉的,李世民要杀掉他。戴胄上奏道:“根据法律应当流放。”李世民大怒道:“你想遵守法律而让我失信于天下吗?”戴胄回答道:“敕令出于君主一时的喜怒,法律则是国家用来向天下人昭示成都做网站信用的。陛下气愤于候选官员的假冒,所以想要杀他们,但是现在已知道这样做不合适,再按照法律来裁断,这就是忍住一时的小愤而保全大的信用啊!”李世民立即想通了,说:“你如此执法,朕还有何忧虑!”戴胄前后多次冒犯皇上而执行法律,奏答时滔滔不绝,李世民都听从他的意见,国内没有冤案。

贞观元年时,关中地区闹饥荒,一斗米值一匹绢;贞观二年,全国出现蝗灾;贞观三年发大水。李世民勤勉听政,并加以安抚,百姓虽然东乞西讨,也未曾抱怨。这一年,全国大丰收,背井离乡的人都回归故里,一斗米不过三四钱,整个一年犯死罪的只有29个人。东到大海,南至五岭,均夜不闭户,旅行不带粮,只是在路途上取食物。李世民对长孙无忌说:“贞观初年,大臣们上书都说:‘君王应当独自运用权威,不能委任给臣下。’又说:‘应当耀武扬威,讨伐四方。’只有魏徵劝朕说:‘放下武力勤修文教,中原安定之后,四方自然钦服。’朕采纳他的意见。如今颉利成了俘虏,其部族首领成为宿卫官,各部落都受到中原礼教的薰染,这都是魏徵的功劳,只是遗憾封德彝见不到了!”魏徵再次拜谢说:“突厥灭亡,海内承平,都是陛下的威德,我有何功德呢?”李世民说:“朕能够重用你,你能够十分称职,那么功劳怎么能是我一个人的呢?”


网页标题:李世民的故事(李世民小故事集锦)
浏览路径:http://cdkjz.cn/article/coeoo.html
多年建站经验

多一份参考,总有益处

联系快上网,免费获得专属《策划方案》及报价

咨询相关问题或预约面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

业务热线:400-028-6601 / 大客户专线   成都:13518219792   座机:028-86922220